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 媒体报道 >
梁逸曾先生与近红外
发布时间:2017-07-07

  CHINA NEEDS NIR,NIR NEEDS CHINA ! 伴随着这句简短,却饱含深意的宣传词响彻在哥本哈根的第18届***际近红外光谱会议现场,中***成功获得ICNIRS 2021的主办权。2017年6月15日凌晨,消息传来,近红外圈内举***欢庆。而此时,我们想起了敬爱的梁逸曾先生,他再也听不到这热烈的欢声笑语了。早在2011年5月第15届***际近红外光谱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之时,中***专门组织了代表团赴南非参会,并申请该系列会议第17届会议的主办权。中***近红外光谱分会委派梁老师代表中***,宣讲中***的申办材料。虽然***终申办没有成功,但梁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英文表达流畅,极富感召力,给与会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为本次的成功申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果今天我们的梁老师依然健在,我们一同欢庆胜利该多好啊!

  

梁逸曾先生与近红外

 

  2011年梁逸曾先生参加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15届***际近红外光谱大会

  近红外需要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也需要近红外!就是这样简单的相关关系,决定了梁老师课题组与近红外光谱必然的不解之缘!

  我们课题组(梁逸曾课题组)真正涉足近红外光谱领域,是从与云南红河卷烟厂王***俊老师的合作开始的。2003年,王***俊老师通过湖南师范大学的杨***红博士认识了梁老师,并合作开展光谱指纹图谱和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进行烤烟、香精香料和卷烟纸等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当时梁老师安排研究生袁大林和范伟针对烟草实际数据,开展近红外光谱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模型转移算法的开发工作。2005年6月,梁老师、杨***红,与学生李博岩、曾仲大、易智彪、余雁等赴云南红河,与王***俊老师广泛深入地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化学计量学建模的技术问题。王老师还把他积累的2000多个烟草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拷贝给几位学生。从那时起到现在,这套数据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梁老师的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利用该数据研究了很多化学计量学新算法,发表了几十篇的学术论文。2005年,在《分析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两***合作的***篇文章:偏***小二乘法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同时测定卷烟焦油, 烟碱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2006年6月28-30号,梁老师赴韩***参加“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并做了“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emometrics”的大会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标志着我们课题组已经正式涉足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工作。

  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梁老师参会并做了大会报告。还主动请缨筹办全***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课题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2008年11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长沙芙蓉华天大酒店成功召开。俞汝勤院士和陆婉珍院士担任大会主席,300余位***内外的专***学者及科技人士参加了该次会议,梁老师主持了开幕式。我***几乎所有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都参加了本次会议,梁老师还邀请了加拿大Phil Williams教授、日本Ozaki教授和美***Wei G. Hansen博士等***际知名人士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本次会议论文集收录了论文120多篇,篇幅有830页之多。值得一提的是,与中***近红外光谱颇有渊源的华裔Wei G. Hansen博士,就是参加了本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之后,开始了解***内近红外光谱的学术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工作,后来为我***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际交流发挥了巨大的贡献,2016年还获得了中***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的***际交流贡献奖。在梁老师的推荐下,接下来的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以及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由梁老师的学生杜一平教授在上海组织承办。到目前,全***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共举办了六届,梁老师参加了前四届,2014年的北京会议和  2016年的武汉会议,梁老师都因病缺席,但派了很多学生参加会议。除了***内会议,梁老师还参加了几届亚洲和***际近红外光谱会议。可以说梁逸曾先生,为我***和***际近红外光谱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8年6月近红外光谱专委会成立,梁老师被聘为副主任委员,他***参加学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而且还亲自为学会举办的近红外光谱研讨班上课。

  

梁逸曾先生与近红外

 

  梁逸曾先生成功组织承办了全***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梁老师是恢复***考后第二年考入湖南大学的,1982年和1985年师从俞汝勤先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读博开始,梁老师就立志从事化学计量学事业,为此专门选修了数学系十多门数学课程。在课堂上,他经常向老师提问,引来数学系同学很多好奇的目光。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讲师,1990年赴挪威Berge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时又获得了该校的哲学博士学位。在挪威的两年间,梁老师发表了20多篇的学术论文,在该校这个记录至今都没人打破。梁老师以其深厚的数学基础、突出的编程能力,以及强烈的工作热情,在化学计量学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取得了杰出的贡献。他是化学计量学的大***!在***内和***际近红外光谱领域,梁老师课题组以开发新算法的雄厚实力发展了很多新型算法,在异常点去除、光谱数据去噪、基线校正、变量选择、多元校正、模型转移等诸多方面解决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很多难题。已被业内认可和广泛应用的代表性算法,包括许青松教授提出的蒙特卡洛交互检验MCCV(2001年),范伟博士提出的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模型转移算法CCA(2008),李洪东博士提出的竞争自适应重采样方法CARS(2009)及基于模型集群分析MPA策略开发的系列变量选择算法(2009),张志敏博士提出的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小二乘算法airPLS(2010),曹东升博士提出的基于蒙特卡洛采样(MC)的奇异样本筛选方法(2010年),云永欢博士提出的迭代性保留有信息变量算法(2014)和变量组合分析算法(2015),邓百川博士提出的变量空间迭代收缩算法(2014),陈沃若硕士基于极限学习机提出了模型转移算法,等等。在梁老师课题组,有14位学生的硕士或博士论文与近红外光谱分析直接相关,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

  除了基于算法的理论研究外,梁老师课题组在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开发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与红河烟草、湖南中烟合作开发烟草相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工作,与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开展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快速识别的研究工作。梁老师认为仅有方法和算法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用仪器和专用软件的开发,才能够将近红外光谱的应用真正推广出去。为达成这一目标,2012年9月梁老师牵头成立了长沙科硕仪器有限公司,于次年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光谱化学计量学软件“Chemosolv”。其计算精度和***际知名的化学计量学通用软件CAMO Unscrambler相当,而在方法和功能上比Unscrambler更加***。在专用仪器方面,梁老师主持了与B&WTEK、海洋光学等公司的合作,组建技术团队开展了专用机及专用数据库的开发工作。

  梁逸曾教授在***际化学计量学界具有很***的威望和很强的影响力,多次主办***际和全***化学计量学相关学术会议。其中2015年在长沙举办的第15届***际化学计量学大会是该系列会议***次在亚洲举办,影响深远。会议代表来自俄罗斯、巴西、荷兰、法***、美***、韩***、日本、澳大利亚、德***、伊朗、泰***等20多个******和地区,其中很多与会者都是从事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工作的,在会议各个主题中近红外光谱相关的研究占比***大。该次会议对于中***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第16届***际化学计量学大会(西班牙巴塞罗那)上,梁逸曾教授获得本届“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该奖由***际化学计量学科学委员会组织评选、颁发,以表彰为***际化学计量学作出杰出贡献者。梁逸曾先生获得该奖项是对他一生对***际化学计量学巨大贡献的肯定。

  梁老师于2016年10月14日,因病去世。化学计量学界失去了一位大***,近红外光谱领域失去了一位开拓者,所有认识梁老师的人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长者、亲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虽然,梁老师已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他!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敬爱的梁逸曾先生!

  (本文由杜一平执笔,梁老师的很多学生提供素材、给予帮助,包括袁大林、易伦朝、曾仲大、李博岩、范伟、云永欢、叶菲、张良晓等)

北京樽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93号

京ICP备09065323号-3